开云体育下载-斯洛伐克拼尽全力,力争进决赛圈备受期待

开云体育 20小时前 热门专题 7 0

古都金秋风景异

——“十一”黄金周后盘点并展望

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

  

  

当金秋时节明亮爽朗的阳光洒满古都大同,每个人都会为眼前风华绝胜的古都风貌所赞叹。天空依旧是如洗的湛蓝,而底色为凝重青黛色的古城气质如此典雅高贵,众多古刹历史悠远、意境清幽,重重殿庑巧夺天工、恢弘雄伟,连绵的古城街巷、古雅的四合院落,处处流溢着让人沉醉流连的文华气韵。此时,古城内外仍在持续进行着从形到神的潜变、嬗变,鼓楼的油饰彩绘工程已近尾声,神彩一新,更显端雅动人;钟楼、太平楼复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木构瓦作主体工程,晨钟暮鼓的古城文化风景即将重现;壮美磅礴、气宇轩阔的代王府复建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,为古城更添大气雍容王城气象;古城外,大型施工机械轰鸣,西城墙正在进行全面合龙的最后攻坚,北城墙与西城墙的护城河工程正在全力推进,而漫步东南城墙带状公园,繁花碧树茵茵绿草,以及护城河的潋滟清波,映照着巍峨雄峻的古城墙,更是一幅绝美的画卷。

是时,正值“十一”黄金周,大同各大景区景点,游人如潮,笑语喧喧,大同旅游的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呈现井喷式、爆发性增长。在这个收获的金秋,大同多年来在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上所做的勤力耕耘、悉心植育,已然开始收获期待中的硕果。据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,国庆长假期间,我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3.76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19.22亿元。据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,每年“十一”黄金周,是我市旅游的“峰值”期,而今年国庆假日,我市的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再度实现高位大幅增长,格外令人欣喜。今年,我市旅游业发展始终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,省旅发大会在我市举行,以及中国(大同)古都灯会等城市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,极大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蓬勃繁荣,在1—9月,我市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29.3%,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2.2%。面对这样的成绩单,大同人不仅是欣喜与自豪,更有十足的自信,种种迹象表明,这只是发端,随着古城保护与修复的持续推进,随着大同旅游交通条件的提升以及服务设施的完善,大同成为国际旅游终极目的地的梦想终将实现。

全城同心:让文化旅游成为产业转型的支柱与龙头

“十一”前夕,恰逢大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闭幕,市委书记张吉福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,再次表达出“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与龙头”的坚定声音。而这已成为大同振兴崛起的强音,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。

“在中国煤都与中国古都之间,我们更愿意让外界怎样认识大同?在一煤独大与文化强市之间,我们应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?也许在过去,还会有不同的分歧,但在今天,大同人给出的答案无疑会是统一的。”采访中,我市艺术家柴京海对记者说。

省旅发大会今年落户我市可谓适逢其时,为这份全城同心的坚定信念营造出庄重的仪式感,并为广大市民注入了为同一个目标而空前凝聚的力量。从今年5月省旅发大会申办竞演开始,大同人为家乡发展助力的热情便被完全点燃,投票、拉票、助力、添彩,每个人都在展现着内心的一份热忱。205万多票,占全省总投票数的23%,这是在竞演决赛前夕,大同人为家乡投票助威的数值。这对340万人口的大同市来说,已完全展示出万众同心的力量。在申办过程中,大同人爱我家乡的情怀被极大激发,大同人的文化自豪、文化自信得到特别鼓舞,“同心同力,发展大同”的心声,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交响共鸣。

“万众一心,其利断金。没有什么比全城同心更有力的力量了。”媒体人士贺锴说。采访中,各界人士表达出高度一致的认知,今天的大同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,而人和无疑是把握机遇最重要的因素。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京津冀协同发展,环渤海区域合作,乌大张“长城金三角”区域合作,山西省综改试验区建设,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全省七大产业之首等,可谓天时;大同作为中华大古都,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、丰富的旅游资源、精彩的人文秉赋,可谓地利;当以团结凝聚之心气达成的人和,很好地糅和天时、地利的诸多利好因素,大同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势崛起,前景格外可期。

今年,我市的名城复兴进程及古城保护与修复全面提速,从严寒隆冬时节如火如荼推进的“冬季行动”,到春夏金秋时节各项工程全线展开,铿锵的节奏全城激荡,振奋着大同人开拓奋进的雄心与信心。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马彦平经常亲临一线,现场办公指挥,督导项目建设,解决挡手问题,确保目标实现。如今,古城内外众多历史遗存保护修复项目进展迅速,一条条新修的通衢大道宽阔延展,诸多文化旅游规划建设蓝图绘就即将实施,美丽大同的新图景为大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继续奠定厚势。

省旅发大会前后以及“十一”黄金周期间,我市旅游的火爆场面,为文化旅游撑起产业转型支柱这一城市发展理念提供了最好的注解。人说大同是“福地宝城”,上苍与历史的眷顾,为这里留下了秉赋不同的丰厚资源。黑色的煤炭为曾以“煤都”著称的大同带来了别样的荣光,但却一度掩盖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绝世风华,外界的黑色印象至今仍不易抹去。今天,当大同以全新的发展理念面向未来,已看到文化旅游更是一座采掘不尽的“富矿”,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正转化为文化生产力,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、变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。以文化的力量凝聚全城人心,汇聚八方资源,经过冬蕴、春种、夏耘,这个金秋时节挂枝的硕果,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文化旅游为龙头拓展前路的步伐更加坚定。

全民福祉:让名城复兴的成果成为幸福生活的载体

斯洛伐克拼尽全力,力争进决赛圈备受期待

  

“发现大同”,10月1日,一群来自齐齐哈尔的游客信步游至位于古城内都司街的“大同魏碑研究院”,欣喜地发现这里正在举办魏碑名家的书展,他们是当地大学书法专业的师生,带队的老师以笔力沉雄的魏碑书体写下这四个大字,表达他内心的体会。他说:“大同是魏碑故里,来到这里,学生们备受文化洗礼。我们是用发现的眼光来感受一个与想像中截然不同的大同,这是一座形象、气质以及生态环境、文化内蕴,都让人难忘并赞叹的古都。”

对众多慕名前来大同的游客来说,“发现一个大不同的大同”亦是最深切的体会。艺术辉煌的云冈、内蕴精深的古城、人天北柱的恒山、苍茫辽远的长城、神奇壮美的火山、唇齿留香的美食,以及澄澈明朗的大同蓝天、风清爽洁的大同空气、碧波万顷的文瀛湖、满目苍翠的大同城市环境等等,都让人惊喜、赞叹。在各大旅游网站,时常可见游客对大同游的记录分享,满满的高分评价,由衷的“不虚此行”感叹。“十一”前夕,省旅发大会后续活动之“千名游客免费游大同”活动中,一名来自运城的张姓游客感慨地说:“省旅发大会竞演中,大同最后赢了,我们曾经很不服气。这次来大同旅游,才真是觉得大同赢在情理之中。回去后我愿意做大同旅游的义务宣传员。”

斯洛伐克拼尽全力,力争进决赛圈备受期待

置身其间的大同人更是对这份幸福的滋味感同身受。“十一”期间,众多高品位的文化艺术活动,让大同人在家门口即可尽享高端文化熏染。文瀛湖景区、城墙景区、雕塑博物馆、御河生态公园等优质免费景区成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好去处,西城墙展览馆广场于国庆节前对游人开放,让人追寻城市文化记忆,畅想美丽大同图景。

而文化旅游业的繁荣,也极大促进了大同经济活力的提升,影响并改变着大同人的创业发展方式。据统计,“十一”长假期间,我市旅游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高达99.53%,快捷酒店、古城内院落式客栈等一房难求,餐饮业亦是异常火爆,旅游消费极大地拉动了市场消费,成为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据了解,包括20家星级酒店在内的我市宾馆、酒店等共有近5万张床位,如此仍供不应求,可见游人如潮之热况。采访中,记者来到古城县楼街的一家“老马甲客栈”,四合院内有10余间客房,如今不仅假日期间,平日里也时常客满,多是自助游的背包客。客栈的马姓老板说,他以前做土建工程,看好古城发展,现转型文化旅游,他坚信这步棋走对了。

古城内的旅游服务业也日趋火热繁荣。在古城内漫步,记者发现,隔一段时间,古城内就会新开一家文化主题酒吧,环境精雅,音乐动人,它们依托古城文化,营造出别具个性的文化氛围,点亮古城夜色,辉映典雅文韵,增添别样精彩。无论是节日还是平日,古城百年老字号“凤临阁”的一座难订已是常态,大同历史名吃“百花烧麦”成为来同游客必尝之经典滋味。如今,古城内主打大同特色美食的小吃店、餐饮店不断涌现,且均生意兴隆,食客如云。

到古城去,那里有广阔发展空间!投身文化旅游业,那是一个前景无限的“富矿”!今天,这已成为很多大同人的想法。而这一趋势,正让古城日渐“活起来、火起来”,让大同文化旅游业更加热起来、旺起来。

全域旅游:让大同旅游的精彩度更高内涵度更广

  

“十一”期间,云冈石窟接待游客15.83万人次,恒山景区接待游客12.12万人次,华严寺接待游客2.42万人次,城墙接待游客11.1万人次,这样的数字均可圈可点,同比增长多在两位数以上。与此同时,大同旅游呈现的新亮点还有新型景点的火爆,如今年开园的大同方特欢乐世界“十一”期间接待游客近10万人,新开放不久的魏都生态水上乐园接待近3.5万人,晋华宫矿井下探秘游游客2.8万人次,此外,我市众多水上项目热力强劲,阳高、天镇温泉景区经过多年发展,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和特色,节假日期间始终宾客如云,成为我市旅游的特色品牌之一。

在省旅发大会上,市委书记张吉福提出,积极推动大同旅游从“景点旅游”向“全域旅游”转变,从“观光旅游”向“休闲度假”转变,从“传统旅游”向“智慧旅游”转变。市委、市政府对我市的旅游发展规划,提出要打造核心景区、新型景区、休闲体验式景区以及周边旅游一体化发展的“3+3+3+1”格局。即加快云冈石窟、北岳恒山、古城三大核心景区扩容提质升级增效,建成火山群、古长城、北魏皇陵三大新型景点,打造方特欢乐世界、温泉度假、乡村旅游三大休闲体验式景点,加快构建辐射周边旅游产品的一体化发展链条。在“十一”期间,我市旅游呈现的整体火热态势则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,展现了这一发展趋势。

“随着时代的发展,旅游成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,中国已进入全民旅游时代,旅游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。而近年来,大同坚定不移地发展文化旅游事业,已经把握住时代的机遇,事实证明这一战略选择是非常正确的,大同旅游大有可为,并一定会大有作为。”市旅游局局长高莹说,“大同旅游有很好的基础,并很具深度与广度,要做好全域旅游的概念,让人们来大同,不仅是观光,更是休闲度假、文化体验。”据统计,“十一”期间,来同过夜游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从2015年的2天增长为3-4天,游客在同除选择传统景点外,对火山、长城、方特、井下探秘等新型景点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。近年来,我市凭借丰富的乡村游资源以及成熟的旅游产业链,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观光势头强劲,近郊游、自驾游、家庭游成为游客出游的主要方式,大同县乌龙峡、土林,灵丘县花塔村、北泉村,广灵县蕙花村,天镇县新平堡镇,阳高县大泉山,南郊区杨家窑村、新荣区镇川堡和浑源县神溪等古堡村庄,吸引着众多游人前往。

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部署,今后我市将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性,通过旅游+农业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促进农旅一体化;通过旅游+工业,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创意设计和时尚品牌塑造;通过旅游+新型城镇化,开发一批休闲度假、温泉养生旅游产品,促进康养产业发展;通过旅游+扶贫,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,做到开发一个景点、富裕一方百姓,促进脱贫攻坚;通过旅游+生态,大力发展有为生态,充分释放生态红利,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,使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

今年9月1日起,我市城墙景区面向游客免费开放,“十一”期间,游客人数同比呈6倍以上增长,今年开始,我市面向京津冀蒙晋发售20万张“旅游一卡通”,可持卡游览我市15个景区景点,备受广大游客欢迎热捧,今年“十一”来同的不少游客手持“一卡通”。而这也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,未来我市旅游将日渐淡化门票经济色彩,强化全域旅游概念,进一步激发文化旅游发展活力,开创大同文化旅游业发展新境界。

大同日报记者 史涌涛

郑重声明: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所属大同日报、大同晚报、大同新闻网、掌中大同客户端、全媒体微信矩阵(包括大同日报传媒、大同新闻网、大同传媒、掌中大同、大同日报第一房产、大同日报社小记者等微信号)刊发、登载的所有内容,一律拒绝转载!否则,将依法追究剽窃、抄袭者的法律责任。保护知识产权,从你我做起!从现在做起!

相关推荐

网友评论

  • (*)

最新评论